“從今天起,我再也不用整天想爸媽了,他們也不用為我的學費操心了。”9月1日一早,湖南省長沙市馬嶺坡小學的五年級學生朱芳芳就穿上洗得干干凈凈的校服,到學校報到。
除了自己帶來的書包和水杯,朱芳芳不需要帶錢。因為從今年秋季開學起,中國在全國范圍內免除城市初中和小學的學雜費。朱芳芳所在的長沙市芙蓉區(qū),還免除了學生上學所需的其他一切費用。
在校園里,這個11歲的小姑娘興奮地蹦來跳去??删驮谌ツ甏禾?,她還在老家農村偷偷流淚,盼著和在城里賣菜的父母團聚。雖然自去年春季開始,中國在全國農村免除了義務教育學雜費,父母供芳芳上學不再有任何負擔,但孩子還是渴望來到父母身邊。
去年秋天,長沙市在全國率先實現城市免費義務教育,并根據中央政府的政策設計,向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敞開公辦學校的大門,對符合當地政府規(guī)定接收條件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免除學雜費,不收借讀費。芳芳和許多農村留守兒童,都坐進了城里的教室。
湖南平江縣巨能學校的教師石永輝說:“這是有利于孩子成長的大好事,更是有助于教育公平的大好事。”這學期一開學,他班上的55名學生中,已有4個跟隨在外務工的父母進城就讀。
長沙市芙蓉區(qū)教育局局長周見陽說,不讓一個適齡的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失學,是教育公平的體現,更是社會公平的基礎。當地建立了分類管理辦法和“雙軌制”學籍管理辦法,要求學校定期上報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就讀人數,為流動學生辦理臨時學籍,增加學位。目前,在長沙市芙蓉區(qū)就讀的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已超過9300名。
免除城市義務教育學雜費,惠及2.59萬所城市中小學的2821萬學生。他們中,既有很多朱芳芳這樣的進城務工人子女,也有一大批城市低保家庭子女。
北京三中的初三學生溫子君的家,幾乎只有一間臨時搭建的簡易閣樓、一臺破舊的17寸電視和一臺“嘎吱”作響的臺式風扇。雖然父親早早過世,母親每月當臨時工只有800元收入,但學校和社會向他提供了各種減免措施和補助。多年來,他已多次被評為“三好學生”,憑自己的成績領到了獎學金。
“如果沒有政府和社會的關心,真不知孩子還能不能讀書。”溫子君的媽媽說,“國家給了孩子成才的希望,也給了我們家脫困的希望。”
北京市西城區(qū)民政局社會福利科科長成斌全說,在國家大力推動教育公平的大背景下,各地都在加大對貧困家庭的造血式救助,形成了助學金、獎學金、減免救助等全方位的助學體系,并加強了文藝、科普、心靈成長等方面的精神幫扶。
所有的措施,就是不讓一個孩子因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讓城市弱勢群體擁有更多學習機會。在逐步建立城鄉(xiāng)免費義務教育體系的過程中,中國政府“讓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學,都能上好學”的堅定承諾正得以實現。
夏末秋初,溫子君家的斗室依然燥熱無比。他一邊擦著汗,一邊認真地看著書。因為這個學期,他還要取得更好的成績。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兒童教育 弱勢 中國 甘肅技工學校|甘肅軌道|甘肅職業(yè)技術學校 |甘肅北方扶貧技工學校|技工學校 技術學校 職業(yè)技校 甘肅技校 甘肅技工學校 甘肅職業(yè)技工學校 蘭州技校